Tuesday, September 9, 2008

瀏覽器大戰?

等了這麼多年,Google自家的瀏覽器終於出爐了。不認不認還需認,這個名字為chrome的瀏覽器,它的存在一直存在各google愛好者的心中。縱使google不斷的否認,大家對它的出現的感覺不是驚訝,而是"終於來了。"根據google的字典,chrome的意思為色彩增加,獲得色彩,相信chrome會為大家的上網習慣帶來衝擊。

不過有少許問題留下,便是chrome是為了什麼原因而存在,而它的對手又會是什麼? 因為現在ie的最強勁對手,便是由google所支持的firefox。知道當初正正是firefox,從ie的手上搶下了五份之一的市佔率,令微軟要正視這個對手,並以ie7來迎戰,開始了大混戰的局面。在ie8快要推出的現在,再加上微軟為對付google而加上的隱私功能,有說google為了防止市場被進一步的侵蝕,決定公開chrome,以對抗ie8的競爭。在我看來,google未必有外界所說般短視,chrome的作用也不只是一個瀏覽器這樣簡單。

在說chrome的角色之前,我先說一下現在瀏覽器的市場吧。自從firefox推出後的3-4年,ie的市佔率不斷下降,到現在約75%,而firefox則有大約20%,餘下的被其他瀏覽器所瓜分。雖然firefox的市佔率不斷上升,但是在我看來,這個增長也大約到頭了,沒有大多上升空間。為什麼我這樣說呢,因為要知道ie是內建的,你安裝了windows之後,有了ie,並不一定會轉用firefox。而且,會轉用瀏覽器的人,不外乎兩種,一是年輕人,主要是學生,另一種則是電腦愛好者。我估計,35歲以後的人,對上網的興趣不大,就算有,也不一定要轉用firefox。這對於firefox是一大問題,無疑firefox是比較優秀,自由度也比較大,但是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,只要ie能用,又何必改變呢。就算是學生,也不一定要用firefox來上網的吧。並不是每一名學生都對科技有興趣,尤以女生為主(沒有歧視意味),對他們來說,只要有一個可以上網的瀏覽器便可以了,快慢並不是一個問題。的確,在這3-4年間,firefox的發展不可謂不快,但是在這段時間裡,會用的人,應該早就轉用了吧,以我妹妹為例,她用了firefox之後,不斷向人宣揚firefox的好處,這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了。所以,firefox的增長速度無可避免的會慢下來。

在這我們先總結一下吧,當35歲以後的人大都用ie,而年輕人又不是每個人都用firefox。30%(年輕人)*70%(用firefox的比例) = 21% 這個數字,我個人覺得是未有大轉變前,firefox將會面臨的一個極限,而這個極限,只可以由時間(老一輩的退下) 或是電腦市場出現轉變。我相信google也是看到這一點才出擊的。反正firefox未來的作用不太明顯,倒不如用新的工具試一試吧。

在未來,如果要把firefox的市佔率在提升,我認為只有一個方法,就是跟機的os直接以firefox作為預設的瀏覽器。這已經在某些地方上實現了:超低價電腦。以eeepc為例子,這由華碩製作的超小型電腦,已經有一大部分是由linux作為預設的os,而linux正是以firefox作為預設的瀏覽器。當電腦廠家之間的競爭愈來愈大的時候,使用windows和使用linux之間可以差上數百元的成本,對消費者來說這數百元的差異足夠令他們棄windows而用linux。

但是作為微軟的競爭對手,google不可能以這樣的一個消極態度去等待機會來臨。而且,作為一個正在開發Gphone的公司,chrome理應可以應用在手機上。手機上網,已經成為一個不能輕視的新市場,無數的年輕人已經開始/在未來以手機來作為上網的工具。面對龐大的市場,google不可以置之不理,所以手機上網的工具,將會是未來瀏覽器的出路,也是。chrome的大小只有數百kb,遠比它的對手來得輕量,作為一個以手機上使用的軟體實在是再合適不過。Gphone再加上Chrome,應是google對微軟的威脅最大武器。

再者,chrome是不是真的只是一個瀏覽器呢? chrome是由Webkit所寫成的,同樣由Webkit寫成的有safari(apple 出的瀏覽器)以及ipod的browser。所以,我同期也在期待著chrome可以做的另一件事,直接由瀏覽器取代系統。現時的電腦都是要用os作為中央管理系統,上網,文書處理等等的工作也離不開os。假如我們只需要以電腦來上網,我們是不是可以無視os的存在,直接讀取瀏覽器來上網呢?看起來好像太理想化,但是我在寫個blog的時候,做了一些調查,發現這完來正是google的目標,名為"cloud computing" 。借助伺服器強大的機能,個人的電腦已經不再重要,瀏覽器會成為主宰一切的平台。例如我們有了gmail,便不用由outlook下載email,一切計算由中央伺服器完成。另一個更為貼切的例子是google word,我們不再需要有microsoft word的存在,便可以讀取word文件,並以互聯網作為平台,大家共同編寫這個文件。所以,我可以想像得到,將來所有工作都以瀏覽器來完成的日子,也因為這個原因,瀏覽器的爭奪也顯得更為重要。

作為一個google的愛好者,我也第一時間試用了chrome,它也比我現時所用的firefox快上少許,不過我卻發現一件事,就是裝了chrome以後,我的電腦上多了一個名為googleupdate.exe的東東,不斷上載資料,基於安全理由,我禁止了它。但由此可見,chrome是可以把你的資料﹑上網習慣記錄下來並傳回google,所以使用與否,見仁見智。

Thursday, May 15, 2008

天災、保險

中國人壽宣佈全面收養地震孤兒
http://www.sina.com.cn
2008年05月14日 19:26 新浪財經
5月14日率工作組在四川德陽綿竹指揮搶險救災的中國人壽(32.33,0.70,2.21%,吧)董事長楊超鄭重宣佈,為了讓所有在此次地震中失去父母 的孤兒健康成長,中國人壽通過“國壽慈善基金會”將全面承擔這些孤兒成長至18周歲的相關費用。具體細則中國人壽將與當地民政部門進行洽商。


看到這篇新聞,少不免把壽仔和美帝的保險公司作出比較。美帝的保險公司是出了名的不負責任,而且在政府的包容下,可說是無倒閉之慮。當年911發生後,美國首次面對本土被襲擊的事實,保險公司面對大量的賠償訴求,允其在於金融中心地域的雙子大廈,一個不小心便會落得破產收場。面對這種景況,薯仔當然不會置之不理,立即立下法例,從此,美國的保險公司的轄免條款便多了一項,一切因恐怖襲擊而造成的損害,均不負責。友人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,這個不保,那個不保,有意外時又不賠錢,買保險來幹什麼。

現在的保險更加離譜,保險之名,源於保障之意,即當有意外發生的時候,可以有一筆的金錢在手,以作周轉之用。這筆錢,對於失去一家之主的家庭,允其重要。但是現在的保險,都變成了『掛羊頭,賣狗肉』,以永明金融為例,它們現在的產品是「財富匯聚投資壽險計劃」及「智富寶投資壽險計劃」,保險變成了投資,我完全不明白除了給保險公司更多的手續費以外,還有什麼作用。

起初看到這篇新聞,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困惑,發生了天災,最難過的當然是災民,其次便應該是保險公司了,因人命傷亡而要賠償的保單,單是國壽便有11萬張,平保,財險這兩間公司,數目應該也是差不多。但是為什麼保險公司的股價不會大跌呢?原來和上次的雪災相比,這次要賠償的金額可能差不多。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,一個是這次的天災是地震,另一個原因是重災區是偏遠的農村、山區。黑心的說一句,這樣嚴重的地震,沒有發生在大城市之中實在是不幸中之大幸。雖然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傷亡,但是假使地震發生在城市,情況只會更為嚴重。如果震央是在城市,把交通系統都摧毀了,沒有完善的後勤基地,救災工作根本不能進行。

至於金錢上的賠償,又是一個問題。和雪災所造成的財產損失不同,地震所帶來的,是人命傷亡,故理論上,國壽,平保這兩間公司應該挺頭痛。國壽竟然現在跑出來說要收下這些孩童,說明除了因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外,國壽自己因地震而需要的賠償應該不會太高。在中國,財險的受保範圍並不包括地震,中國內地對於地震保這種產品也比較缺乏,故財物的損失,保險公司應該不會賠太多。至於大家關注的焦點,壽險,也因為災民都是農民而變得無關重要。以當地的發展程度來看,保險應該還沒有在當地盛行。中國有13億人民,而國壽自己在07年的保單總數為九千多萬,以此推之,我估計中國的總保單應該不超過五億之數,其中還要有一大部分是商業的保單。災區的人民有沒有足夠的金錢去購買保險也值得商確。故市場傳言,這次保險業要作出的賠償,應該不大。

剛剛做了一些調查,發現每次天災,造成的財物損失動輒是數以千億計的金額。但其實保險公司要賠的又不多,雪災造成千五億損失,保險合共只賠了16億,才佔了總數的1%。可見中國目前的購買保險的習慣並未成熟,不論是商業還是個人,購買的保險仍然不足夠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。而經過雪災和地震後,相信中國應該認識到保險的重要性,未來隨著國民愈來愈富有,公司愈來愈龐大,保險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,更不用說對於錢多得要投放到外國去的平保和國壽了。

Wednesday, May 7, 2008

競爭法-香港合用嗎

看了今天的ft,才記起香港也要開始步美國同歐洲既後塵,要開設競爭法。這個法例的目的在於防止四種行為,如合謀定價、串謀投標、限制產量和分配市場。

說到競爭法,我一開始便想到壟斷的問題。經常可以聽到微軟因為違反了壟斷法而被罰款的新聞。其實,我自己對於壟斷這個問題一直都沒什麼意見。為什麼呢,因為我一直都相信經濟效益對於一個行業來說是至為重要的。我們自己做acct project的時候,不也是一直的提出要增加產量,享受大規模生產所帶來的低成本嗎。為什麼到了現實,人們就不斷就反壟斷,反全球化呢。在我現在的觀點看來,基本上是沒有任何的理由去否定全球化以及貿易障礙的。全球化可以使生產線分散,並集中於低成本的地區。以電子產品為例,大家手上的手提電腦,手提電話,不也基本上是中國生產的嗎,再看看富士通電腦的價錢,我想不到為什麼大家要反對全球一體化。

除了金錢上的利益,這種生產線分散於全球不同地方的戰略,更加以為一個國家帶來科技,投資,發展的機會。以中國為例,當外資來到中國設廠,它要投放資源去訓練員工,建設廠房,購買機器等。長期來說,要擴建,發展,投放的資源也只會愈來愈多。沒錯,最核心的部分,
或許會因為專利,商業秘密的問題,不會流到中國去,但是外資訓練出來的人材,生產/訓練方法,這些都是帶不走的東西。而且,由於外資聘用本地勞工,本地的人民收入便可以提高,有收入便有消費,從而提昇當地人民的生活質素。所以我看不出為什麼要反對全球化。

早年在香港舉行的世貿會議,相信不少人記憶猶新。南韓農民的問題也首次引起香港人的注意。我認為農民的生活問題永遠是國家難以解決的。原因在於世界上國家的經濟結構早已轉型底是轉型中。由Lewis Model來看,當一個國家由農業化社會走向工業化社會的時候,無可避免會出現農民的生活問題。大量的勞動力將由農村走向城市,直到工人和農民兩者的收入持平為止。這個理論,在古代來說,來非常正確的,但現在,在全球化的趨勢下,會變得有點奇怪。由於工人的薪金比農民高,不斷有農民轉職做工人,雖然正常在說,因為工人的數量過多,而資金將會回落。但大家不要忘記,現在的大企業可以在外地設廠,開設生產線,它們做的生意是世界性的,規模大得可以和一個小國家相比,它們對工人的需求也極為龐大。結果就是有勞動力不斷的從農村裡走出去,去滿足全球的需求。

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家,做這些事當然沒問題,但是南韓呢?它們有足夠的人口嗎?結果,由於工人的薪金居高不下,政府為免發生糧食短缺的事,便要提高農民的收入,促成兩者的平衡,這便是錯事的開始。要提高農民收入的最佳方法,莫過於提昇農產品的價格,政府只需要對進口的農產品加以大量的關稅,配額限制等等,便可以減少供應,達至提高收入的效果。這種做法理應是短期性的,但是農民長期享受著,便覺得理所當然,也拒絕去作出改變。所以,南韓的農產品價格,在當年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。這樣看來,南韓農民的要求便顯得有點無理。沒錯,由於減低關稅,農民的收入會大減,但是同時南韓人民卻可以得益,在農產品上花的金錢可以有更加多的用途。

(跑題了,又唔想再打落去,下次先)

Wednesday, April 30, 2008

IFRS

(原來LG 1 同LG7 都係叫canteen,餐廳 而LG5 係叫 food court, 美食廣場,
咁樣叫唔叫misrepresentation?)

講左咁多finace既野,終於有一次可以真真正正講下ACCT既資料,有d咩野錯左請大家隨便講。
(唔想打咁多野,所以用簡寫IFRS,GAAP呢D大家都應該明既話我就唔講啦。
accouting standard = as)

今日睇ft既時候,發現份ft又比平時重左,入面多左一份叫corporate finace既野,但係入面有超過一半係講係IFRS架lor。有讀acct既course既人都會知道,as基本上可以分做3大類,IFRS(香港用緊既),GAAP(好出名既us gaap)同埋強國會計制度(一直都話,永遠唔好睇小強國)。

雖然近期既次按風暴令到好多既CEO同埋大公司(尤其是投資銀行+保險公司)都對IFRS抱有非常大既意見,無可否認,以會計學既角度黎講,fmv的確係最正確咁去記錄一個asset既方法。而早係美國出現問題之前,其實各國早就已經開始去棄用自己既GAAP而去採用IFRS。歐盟同埋澳洲係05年既時候已經加入IFRS既陣營(可能因為咁樣,EY果d先至要建立歐洲本部),而強國亦都開始採用IFRS。係2011年,加拿大,日本,韓國都會用IFRS而唔係佢地自己既GAAP。美國既SEC亦都對採用IFRS有非常大既興趣。可以話,用IFRS去出report將會係一個趨勢,各國既股東,債權人亦都可以對唔同國家既公司進行比較,唔駛驚因為as既唔同而得出一個錯誤既結論。香港既同學仔更加應該開心,因為你地只需要讀一套IFRS就夠晒,唔會因為政府話唔用GAAP,就要去讀多d野。

雖然話得一套IFRS會好方便,但事實上並唔係呢一回事。IFRS既別名係acct人自己用既standard,點解會有個咁既名呢,就係因為IFRS其實本身對一個頂目應該點樣去入就冇咩太大既要求,IFRS既重點在於會計師自己對果一樣野既定義,會計師話係trading既,咁咪要用fmv lor,佢話係no-trading既,咁咪用amortization lor。可以話,IFRS係acct人既一個工具,而唔係要去遵守既規則。所以IFRS其實係寫得好模糊下,同law差唔多,只要你解釋到點解要咁做,咁做又係唔係reasonable,咁就可以收工啦。呢一樣其實係一件好危險既事,因為每個會計師對IFRS既理解都唔同既話,佢地入數既時候既做法又會唔同左,咁就失去左會計原本既意義。

係唔係簡單左?當然唔係啦,由於你下下都要去解釋呢度點解要咁,果度又點解唔係咁,你就要去做非常多既準備工夫,收集資料,分析資訊呢d野變得比以前更為重要。結果,公司可以會因為用左IFRS而做好多野。舉例啦,如果可口可樂要用IFRS,會點呢?咁佢就要講下佢d 原料同產品到底值幾多錢,仲要話埋點解要用呢個方法。佢d工廠既depre又點計呢,有無新既廠起緊。唔只資產,股東既股分有冇變到啊,佢d股票而家又點啊,仲未計佢旗下果一大堆既公司。更加有公司因為採用左IFRS而要將佢本身既運作模式改變,因為佢要重新教育工程部既人,點樣可以去收集IFRS上需要用到既資料。

雖然話轉個as係好大件事,可能公司會突然間伐左錢啊果d。但係其實用咩野as,市場其實唔係點理。有調查指出,當一間公司轉左as之後,佢既股票係出report果日既波幅其實又唔係咁大,只係得1-2%。

不過有一件事一定會變左既係,AGM之後應該會變得又長又悶。由於IFRS要我地去講下d數點黎,點樣計,同埋點去計,d會計師會用好多時間去同d股東講下佢點樣用IFRS去出個report。我記得之前有人講過,佢去一間細公司既agm,本來就應該15-30分鐘就完架啦,但係個agm足足攪左3個鐘,為既就係要解釋一下個report上面既每一個數。大家如果有做個acct既presentation既話應該會好明白,幾十個表咁樣拋出黎,一大堆數字,再加上d似懂非懂既as,絕對令d股東頭暈加眼花,個agm亦都變左做一個acct既lecture,非常既浪費時間。

所以,如果有邊個有睇到呢個pst又做到去大粒野既話,唔該,盡量將d as簡化d,唔好太長,又成日都改,咁樣既話對會計師,對公司,對投資者都有好處。我相信應該冇人有興趣去睇d一百頁既report,但係入面其實有八十頁係footnotes架lor。

Friday, April 25, 2008

紫金之巔




A股升到砰砰聲
你都咪話唔使驚
紫金一上九個九
轉頭已是廿一元
阿爺見到唔對路
立時停牌冇得嘈
復牌驚覺已變天
直回一半無回頭
股市波浪大到咁
強國股民應自豪
個市根本唔理性
阿爺點解仲要救

Wednesday, April 23, 2008

大行的崩潰與啟示 (2)

唉,蝕到咁都要人出post唱淡,你地要笑就笑啦。

一直我都認為美國既經濟早係今年年頭已經亮起紅燈,房價下跌對人民收入的影響要時間去顯露出黎,以美國人咁樣既消費習慣,一有d咩風吹草動,消費絕對係第一個出事。好在而家係一個全球化既社會,美國一個p左k,有其他國家既增長去抵銷。但是美國怎麼說也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系,對世界各國仍然有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。

金融危機爆發之後,可以話以熊仔被收購做結果而告一段落。各國央行互相幫助,開晒印鈔機咁既樣,更加做左好多前所未有既事。其一就係你印錢唔夠快咩?唔緊要,我冇事都可以幫你印埋一份,你28日之後先還啦。再唔夠錢用,冇問題,我拎我d錢出黎幫你應急啊。大佬,我而家先知歐洲同埋瑞士央行既錢多到可以借出去lor,你地win晒。美國真係巴閉,有事仲可以搵其他人去擔起自己d債務。其次二呢,就係你問銀行借錢果時,唔使要擔保架,象徵性咁俾少少垃圾出去當做抵押,咁就可以借到幾百億番黎。聯儲局啊,使唔使做到咁盡架,連d垃圾都可以拎去借錢既話,有起事上黎係咪又係要成個美國去 孭飛。 有d更出奇既事就係,原來一間大公司破產既時候,係可以借錢去周轉既,大佬,你d credit rating點計啊,借錢既人真係有稔過會收得番既咩?咁樣既話,97果時點解南韓最大既集團,大友集團死果時,IMF又唔X理啊,真係美國人就大晒。總之呢幾樣非常唔合理既事就係因為大行自己pk,就令到全世界無啦啦入左經濟衰退啦。

死左一個市場,當然就去到另一個啦,華爾街炒人炒到飛晒天,下下都炒萬幾人,失業率就開始升啦,5.1%,而領取失業救濟金既人(冇錯,US係有D咁既野架),亦都不斷上升。基本上成個消費市場已經危乎乎,樓價跌多少少都死。FED大量減息之後,基本上已經冇咩減息空間,再加上金融市場喘定左,下次議息應該可以只減25個基點。不過短期咁樣減息法,通脹都差唔多失去控制,弱美元既影響,唔單只係出口入口咁簡單,油價,金價呢D指標亦都不斷創新高。油價係俄羅斯同埋奈及利亞既陰影之下,應該唔會跌落去。

更大既問題係,對人生活有重大影響既糧食問題。美元弱,咩都升,米啊,菜啊呢D都不在話下架啦。唔單止美元既問題,呢段時間油價升得咁快,生物能源既開發已經刻不容緩。但係咁樣就會發生搶糧事件。食既要買,煉油既要買,做飼料既又要買,個個都買,想唔升都唔得啦。而糧食問題已經對好多
國家造成政局不穩。最大消費國:菲律賓要實施措施,3年之內由入口國變出口國(最少都要收支平衡wor),泰國呢D要限制出口都好正常。埃及方面既問題就比較大,因為之前先取消左對糧食既補貼,而家既米又咁貴,好多人係連米都買唔起,所以果邊都幾頭痛。強國? 唔使驚,有阿爺係度,好似話d儲藏量夠全國人食成個月,總之就唔使怕啦。

有人話既然usd咁樣跌法,我用hkd咪好蝕,轉晒做人仔先。咁稔冇錯既,反正未來都係美元弱而人仔
強。不過,如果你d錢真係唔用既話,點解唔放落而家好似係唯一"冇俾次按影響到"既經濟體系,歐盟呢?咁既稔法係因為之前好似聽過人仔係對外升值而對內貶值。再加上強國而家有一定既危險,好似通脹啊(近期好左少少)同埋資產bubble呢d咁。如果你真係夠膽去轉人仔,點解唔轉去歐元呢。再稔稔,咁點解唔去買其他更高息既貨幣呢?

又離左題tim,講番us,其實好多公司既第1季業績已經出左,當然有不少出人意表既結果啦。銀行要write down已經大家都知,跌都費事。比較有睇頭既係科技股,佢地既表現都好硬,利潤可以升20-30%,好似Google啊,AT&T啊,呢d,所以IBM同Apple既report都應該有保證。但係一d比較貼近人民生活既公司就開始話俾你地知,唔好咁開心住。強如老麥,係us都要負增長,以老麥係us既地位,會有咁既結果真係幾驚訝,可能說明左美國人已經開始節省消費。岩岩又話左美國果邊既樓價都跌啊跌啊咁跌左幾個月,唔知班老美可以頂到幾耐呢。老美一cut消費,唔只us既公司會死,好似印度咁,以外包服務最為強勁,年年都有雙位數字既增長。但係今個月既outsource service增長竟然有負
數,我自己就認為唔係太好。其實,美國又真係好彩既,今年係大選年,薯仔一定點都頂住個市架,跌唔落都係正常既。

買升睇升,買跌睇跌,data係客觀既,但係睇既人就一定唔係,所以唔同人睇到唔同既野好正常。到底而家係唔係熊二,我都唔知道。不過呢期強國好似同美國夾埋咁,一個升一個跌,一個跌一個升。而家美國開始又跌既時候,強國終於忍唔住要出手救市,阿爺啊,你減追證券印花稅咪只會令更多人去炒股。算啦,我唔理啦,熊仔,頂住啊!

貨幣戰爭

(有d係之前打落既+幫165溫溫書)(明明係我之前打落..當係draft..點解會沉左落去架)

對於貨幣戰爭呢本書,其實我都早有耳聞。我係從一個Gbus既同學 度知道既,果時聽到呢本書已經成為Gbus同學人手一本既時候,就覺得好驚訝,原來科大既讀書風氣(唔係摺)都唔算差。今個sem聽到又有同學係度睇既時 候,終於忍唔住買左一本。雖然之前係網上都做過research,知道呢本書係玩陰謀論,但係無可否認,佢又寫得幾吸引,不過係就係誇張左少少。

本書唔算長,而且我覺得佢講既野有d重覆,所以我後半本開始睇得比較快。其實呢本書所講既主題不外乎兩個:『銀行家是如何的貪得無厭。』和『與美元相比,金本位是多麼的可愛。』我比較有興趣既係在於第二個(主要係因為佢同165都叫做有d關係)。

其 實各國好早就已經開始用金本位作匯率,進行跨國貿易。後來因為各種原因,才令各國放棄金本位的制度,改用自行印刷的貨幣進行貿易。這也是浮動匯率的開始, 也可以說是物價無限飛脹的時代。《貨幣戰爭》入面提及到,以現今既標準同埋金價去睇,各國貨幣兌金的價值,平均貶值了超過90%,而其中美元更加貶值高達 96%。而家差唔多要成千美元先買到既黃金,其實幾十年前只需要用二十多美元便買到了。咁作者就得出一個結論,就係要回到無通脹,人民收入不會愈來愈少的 時代,便要重新實行金本位制度。

作者講既野岩唔岩既呢?咁我就由165既角度去睇睇啦。無錯,如果要實現零通脹,除左用番金本位之外可以 話別無他法。但係以而家既條件黎睇,要行金本位基本上伙無咁既可能。無疑,金本位的確有佢既優點,簡單,容易,而且由於黃金的總數基本上不變,所以貨幣既 供應量亦都唔會有大既改變,從而穩定了幣值,達成零通脹的目標。

之但係政府會放棄使用金本位,自然有佢地既原因啦。其實實行金本位既費用 係非常龐大既,又要顧及黃金既存量,又要開採黃金以應付需求,花費之大,不得不留意。據統計,實施金本位的費用可以佔一個國家gdp的2.5%,可想而 知,政府點解唔行金本位。當然除左呢個理由之外,仲有其他既啦。金本位時期,失業率會比較高,短期的物價不穩定..(165notes講既,我都唔明點 解) 除左呢d之外,仲有一個好重要既原因,就係政策上既需要。自凱恩斯既學說興起之後,政府就希望能夠有更大既權力,可以係經濟不景既時候,出手救市,縮短不 景氣既時間。而要達成這一目標,貨幣政策可以講係不可或缺既,要想有貨幣政策,就要放棄任何的固定匯率(包括金本位)。這解釋了為什麼各國都漸漸放棄金本 位,而採用權力更大,更能確保自己國家經濟既匯率制度。

而用浮動匯率,當然有麻煩啦。其中一個無可避免既就係通脹問題。由於用左浮動匯率,每個國家都可以隨心所欲咁去印銀紙。問題好快就出黎,銀紙印得太多,supply多過demand,所以就會令幣值下降(貶值),同時也造成通脹問題。
政府印銀紙去攪基建=>勞動力需求升=>人工升=>呢d升左既人工又會去左消費度=>大家既收入增加=>物價上升。
所以有通脹係一個好正常既事。一個3%既通脹,幾十年既compund落黎,會有作者計到既果個數,我而家覺得好正常(之前就真係好驚訝)。呢個通脹係一件好事,由政府出推動經濟發展,對你同我都有好處啦。

點 解之前我地仲會feel到通縮呢d野呢?除左係因為經濟既衰退之外,全球化都係一個非常重要既因素。如果大家都仲記得金磚四國既話,就好易明我講緊咩。呢 幾個發展中國家,由於物價比已發展國家都來得低,本應有通脹的部分,會因生產成本得以減少而對銷,化解了通脹的壓力。在他們的全力幫助之下,基本上把全球 物價停止了最少5年的時間。中國提供的大量低價土地,以生產低成本產品,印度接受由世界各地的外包服務,巴西的廉價農產品,俄羅斯的便宜資源,這些這些, 都有效地壓制了全球的通脹。

最後,我仍然睇淡世界經濟!唔好話咩McDonald賺大錢,AT&T賺大錢,而家tech sector可能都仲係好既,但係我既睇法都係冇變。係全世界既經濟快速發展既時候,美國仆左街,而美國仆街,又會影響到其他地方,所以我覺得應該仲有得 跌。McDonald係賺錢,但係佢今個quarter係本土係賺少左架。不過我點吹都冇用,美國托到咁既樣,咩都俾佢玩晒,熊仔!唔使驚架,最多咪死, 我唔會放棄你既~

Monday, April 21, 2008

亂講+整理思路

(唔識upload圖..有冇人可以教教我..)

自從次按發生以後, 世界股票應聲下跌,直到近月才有止跌回升之勢。不過我真係唔明點解美林,花旗咁既report,dow都可以升都咁既樣lor。

回到正題(由於係之前打落既,lag左勿怪),UBS暫時的撇賬高達340億美元,再加上其他銀行出人意料的撇賬,難免令市場重撚信貸危機的擔憂。但其實次按發生至
今已經過了大半年,其實次按自身所造成的影響已經被市場所消化、接受。今個星期投行所作出的撇賬,就算超出市場隕期,我覺得也不會對經濟/大市造成影響。現今我們,以及史行所要關注的,是次按所帶來的其他影響。我會將次按形容為一個地震,地震所造成的破壞不單在於震央,同時地震波也會漫延到其他地方,好像把石頭掟暹平靜的湖面上一樣。說過,次按所帶來的影響來於它對美國人民收入的打擊。美國人的消費文化與亞洲人有很大的分別,亞洲人總喜歡把收入的一大部分放暹儲蓄上去,例如把金錢放到銀行做定期(10年期的..orz),也有銀行利用這種文化,發展出"月供股票"的模式,以圖把亞洲人的儲蓄都拿到自己的賬戶上去。反之,美國人的消費意欲非常高,基本上,他們會把所有的收入都投放到消費品上,這可能是受"享受生活"這個觀念所影響。據統計,亞洲人的平均儲蓄比例達到30%,而美國人的儲蓄比例最高也只有5-10%,更有時候會錄得負比率,即是消費金額比收入的金額還要高。美國人這樣的一個文化,基本上是好的,高消費引致高生產增長,高增長引發對勞動力/科技發展的需求,勞動力需求高了,人工、就業率自然也會提昇,給予人們更高的薪酬。人們多了收入,又會把多出來的收入放到消費上去。這樣的一個循環,正正使得美國的經濟力變得強盛,也在過往數十年賦予美國渡過不少難關的經濟彈性。



其實由圖中所見,大家可以見到美國的金融市場實在比其他地方成熟(難估)好多。單單是指次按發生之後,美國的市場也不是一直線的跌下去,而家慢慢的,有秩 序的跌(by prof),現在應該難以再次看到87年程式崩盤的發生。當股價到了一個合理(地低)的地步時,總會有些"長線投資者"進場,開始入貨,所以要看到美國股 市有如江河瀉地一般,並不容易啦。而且dow而家可以只係跌7%,我完全理解唔到lor。

看完美國,再睇睇而家經濟掘起,一躍而成為列強之一既強國啦。同美國既百年經驗相比,強國既股市無疑係瘋狂好多。呢個就係強國個圖啦(冇a股既係手,用住綜合拍數先啦)



雖然之前都一直知道強國係一個close market,d人想幾高就可以升都幾高。而且又冇一個future既機制,就算係莊家要賺錢,都要升個市先有得搵,結果就出現個咁既圖。之前8月果時見 到a股去到5,000 都已經覺得冇得再升,結果發現我真係太睇小強國人民既力量。係中石油回歸,奧運,直通車等消息刺激下,強國既股市係可以升到上6,000點,睇點數就好 少,但其實已經係20%,不愧係強國人民。還記得中石油開始果時係15元,之後一直升到上50元,更加有人話唔到100元都唔放。如果佢地係打算放10年 8年既話我冇咩意見,但係在我眼中,大部分強國人民都係屬於投機分子而唔係投資者(唔好意思,我自己都唔算係一個投資者)。結果當一個吹得太大既泡沫要爆 既時候,大家就會開始恐懼,拋貨,市場之中又冇一d長線投資者出黎頂一頂,跌勢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。阿爺一開聲要宏調,個市就即刻好似倒瀉籮蟹咁,跌到唔 知咩樣。一間我隠約記得有幾次a股似係想停一停,稔一稔,睇下阿爺會點做,因為d數據又開始明朗番,宏調壓力唔係太嚴重,但係最後都係得個吉。所以強國個市到而家跌左成45%,仲慘過次按既發生地:美國。

強國人同美國人就唔係好同,相比起來,亞洲人比較喜歡儲蓄,亞洲人的平均儲蓄率可是有30%。睇落好似冇咩問題,但其實如果d人民都將d積蓄拎出黎買股 票,就會變到好有問題。經濟差會令到股市跌,人民收入下降,之後為左保持儲蓄率,便要節省開支,如消費品,奢侈品。內部消費下降,令到經濟進一步變差,咁 又成為一個惡性循環(個人見解,有錯請插)。呢個亦係文化不同所造成既問題。如果強國真係經濟出事,我覺得可以參考一下韓國既做法,睇下點樣可以將團結, 愛國既精神發揮係救國,救經濟既地方上面。

其實我個人係好支持阿爺要做既宏調(阿爺,我好愛國架~)。其實如果參考其他國家既例子,會發現資產泡沫同埋借貸過多就係危機既開始。亞洲各國都被呢個問 題困擾左好耐。西方國家一直都對亞洲國家虎視眈眈,日本,東南亞都係好例子。首先用擊沈你既經濟,之後IMF就會接手。點樣可以搶盡一個人既資產? 就係偷晒你d野之後,再借錢俾你去翻身,等你一世人都係度幫其他人打工。IMF我覺得就係呢D咁PK既機構,口口聲聲話係幫助重建,其實就係要你去借佢d 錢,等你又要開放市場,又要改制,又要俾錢d西方國家。強國而家既經濟得來不易,好難再有一次咁樣既機會,可以同西方國家角力。呢幾日好明顯,有心外人為 左打擊強國,無所不用其極,政治牌,奧運牌咩都打晒出黎。而力量主導一切,如果強國仍然處於經濟強力既狀態,根本唔使驚d有心外人,佢地最多都係吹下水, 真係打起貿易戰,只會係雙輸既局面。所以我覺得冇咩必要去家樂福,法國領事果度示威,呢d野應該由中國官方去做而唔係小市民。

唉...離晒題,講番股市,強國人民既知識真係有待加強,唔好連"輪"係咩都唔知就買...咁樣好危險架,成副身家可以就咁唔見左。同時亦都唔好稔住一隻 股可以無限升,我之前見到1800既pe去到七十幾,1688既pe都可以去到200,大佬,你真係以為自己係google,年年都可以將個profit 升幾十%?

而家咁既情況,我都係覺得個市有得跌落去,如果個市真係上到25,000,當我冇講過野啦。

Monday, March 31, 2008

可恨啊

上星期五早上,一如以往,去拎報紙。見到Finanical Times 既頭條寫住泰米價格一日升3成,創34年新高,內容是說什麼埃及減低出口啊,菲律賓回購自己的米什麼的。好,看完。知道了,放到垃圾桶去。

昨天,蘋果頭條,泰米批發價一天升3成,大量市民搶購。好,知道了,又放到垃圾桶。

今天,因米價大升,金源米業(0677.hk)股價大脹,曾經升近4成,收市升21%。咩話?!! 早知我就星期五去入貨啦.orz

對唔住,ft我錯了,錯得好離譜,我唔應該將你既headline當係耳邊風,我應該一見到就去入貨,你俾多次機會我啦,聽日,聽日你講我聽咩野升,我訓身去入,我聽話架啦..orz


Thursday, March 27, 2008

版權的迷思

人們總喜歡把版權版權等的掛在口邊,仿佛保護版權就是正義的代表一般。

看了格老的書,他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。

"由牛頓和萊布尼滋所發展出來的微積分,儘管其觀念世世代代以來,創造了無法衡量的財富,大家卻可以自由使用。法律應該保護牛頓和萊布尼滋的請求權,如同我們保護地主一樣嗎?"

大家又怎樣看呢?

手機 = 商機?

手機,對香港人來說並不是一項陌生的產品,據統計,香港人均手機的數量為1.5部,滲透率超過100%,對某些人來說,擁有兩部手機並不是一樣什麼特別的事情,私用,工作用,這樣不就要兩部了嗎?這可以說明為什麼香港一個彈丸之地,人均手機的數量卻可以擠身全球第二。難怪有人聲稱,手機的普及程度與一個地方的發展程度呈正比的關係,愈是開發的地方,手機也愈是普及。

但是一個高增長的市場並不等於一個高利潤的市場。歷史早已告訴我們商場有如逆水行舟,回步自封只會被別人拉下馬來。日本便是一個好例子,作為當年科技的先驅,日本在手機上下的功夫並不比其他國家少,更發展出一種以手機為中心的文化,在日劇中,不難看到主角常常手執一部手機,以SMS來溝通,打機,看電影等。無可否認,日本的手機文化是成功的,i-mode的確立更使日本人離不開手機這種方便的工具,帶來無窮的商機。日本的手機,已經做到可以一機在手,日本通行的地步。以我手上的920sh為例,在日本,是可以看電視,作電子銀包的。誠然日本的手機有眾多的好處,卻步上了一個困窘的境地。由於實行一機一用戶的制度,再加上網絡制式的不同,日本的手機要沖出國界,並不可能。故在早已飽和的市場裡,日木的手機商從數量鬥到質量,出產了一部部的高品質手機,卻未能帶來滿意的銷售額。如今,有些大廠,如三菱等,唯有退下火線。

作為一個成功的手機製造商,中興是一個不可不提的好例子,它的成功,比起製造blackberry的RIM及iphone的Apple都要得不易。中國的人口高達13億,作為一個極為龐大的市場,一旦發展起來,理應對國產手機幫助甚大,但神奇的是,過往憑著低成本,以價廉大打價格戰而無往不利的中國手機製造商,卻在自己的國家裡被外來者打得一敗塗地。國產手機的市佔率,在中國竟然連一半都沒有。廉價的國產手機,無一不被更為廉價的外國名牌所打敗,一個國產品牌,銷售額可以連100萬都達不到,可見兩者之間的差距。

為什麼會如此呢,一直以來,我都以為強國作為世界工廠,生產成本之低可以說是令人髮指。不論是任何領域,外國品牌做得多好,只要強國廠家一打價格戰這張牌,便能吸引一班不求耐用,只求合用的低階用家,硬生生的從外國列強之中打下一片天地。原來,外國廠商外判生產線的程度早已超出我所料。現今的手機,均全面在強國生產。無論國內外的品牌,大家都已經站在同一生產線。更絕的是,強國廠商"參考"外國成功例子的做法,今次再也不可行。外國廠商對強國的做法早已了然於胸,也已非吳下阿蒙,對於強國廠商的"參考",外國打出了專利牌。我現在才聽說了原來可以有外型專利權這一回事,而外國廠商也成功的利用這張牌,減弱強國手機的競爭力。據悉,強國手機的價格裡,有20%是要付給國外的手機製造商。至此,強國廠商再也無力回天,在手機市場上被打得節節敗退。

中興,令人佩服的地方就在這裡,作為一間有具宏觀眼光的廠商,放棄本土這個已經無利可圖的市場,轉戰他方。如果是我去做這間公司的CEO,我也只不過會選印度,巴西等人們耳熟能詳的BRIC,但早在97年,人們連BRIC都還沒提起的時候,中興,華為兩間公司已經開始它們十年非洲開發之旅。是的,中興所選的新戰場就是非洲,這個在我眼中全球最落後的地方。

在這裡我先離題一下,在我仍然為BRIC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驚嘆不已的時候,一眾有遠見的投資者早就抽身離場,離開BRIC,走向回報率更高的國家。中東,非洲,南美等尚未開發的地方,現在已經成為焦點所在。歷史告訴我們,每一個時期總有一些國家處於飛快發展的腳步。一戰前的阿根廷,被給予的期望更甚於當時的美國,二戰後,香港人都知道的亞洲四小龍,利用出口政策,帶動經濟起飛,二十世紀有BRIC,以廉價的勞動力把生產成本以至通脹都壓了下來,借用四小龍的經驗,繼續以出口帶動經濟。 如今,人們的眼光已經放到非洲,中東等地。 在多年的高油價支持下,中東地區,如杜拜,OPEC早就積聚了大量的財富,大家從先前中東不斷注資到美國一事可見一斑。

而早在10年之前,中興已經看到了非洲,作為一個理想的戰略重地,眼光不可謂不遠。
"水清木華的《2006~2007年非洲電信市場研究報告》顯示,在電信領域,非洲電信市場潛力巨大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50%的地區被手機信號覆蓋,手機普及率僅為9.4%左右,市場前景十分廣闊。

“非洲總共人口只有6億,僅為印度的一半多一點,更重要的是國家比較窮,國民生產總值不高,進一步限制了投資和消費能力。”一位曾在中興非洲市場工作的人士認為,這塊市場對於國外通信企業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,但對於盤子較小的華為、中興來說,卻屬於戰略市場。"" 這是引自內地商貿網的一段話,而那50%的覆蓋率,相信也是中國員工在非洲付出血汗換來的成果。


未來手機業的競爭將會變得更快更激烈。Google 所推出的gphone (android)將會由5大手機生產商所生產,對抗以linux,apple,windows等os為主的手機。同時,2011年,日本的手機網絡改制可望完成,大批高品質的娛樂手機將會走向世界,沖擊LG,Samsung,SE等的故有客源。除此之外,在非洲站穩了,打下了根基的強國廠商也在摩拳擦掌,誓要一雪前恥,反攻歐美市場。長江後浪推前浪,傳統手機廠商的時代已經過去,就連moto也不得不分拆手機業務,手機,不一定是一個商機。

Tuesday, March 18, 2008

大行的崩潰與啟示 (1)

聽日就mid-term既我到底係度做緊咩...orz


貝爾斯登的新聞,相信大家早已知道了。堂堂一間投資銀行,不單是華爾街第五,更是全球500大企業之一,點解會落得如斯下場呢。


一句到尾:信心問題。銀行,之所以能夠運作,實有賴一眾存款客戶既支持。大家都知道銀行用以借給別人既資金,俱來自客戶的存款。以香港為例,銀行基本上只需保存至少18%的總存款,其餘的皆可用作借貸之用,銀行從中收取手續費及利息差,基本上,是一頂有賺無賠的生意。然而,人總是貪心的,銀行家為了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,想出不少點子,CDO便是其中一個。由於這類債券逐漸盛行,回報率又較其他債券來得要高,故主力進攻CMO市場的貝爾斯登便賺了個盤滿缽滿,成為華爾街最賺錢的投資銀行。


然而,高風險所帶來的高回報終不可久。次按泡沫爆破後,一眾大行雖得fed的全力支持,得以保持其流動性,但是在巨大撇賬,美元疲弱,同業拆息新高,基本數據轉差等壞消息的影響下,投資者的信心早已消磨貽盡,對沖基金慢慢套現與貝爾斯登的交易,看似平靜的水面,底下卻已經出現暗湧。


上星期,市場開始傳出貝爾斯登陷入了流動性的危機,一石激起千重浪,引發資金大批大批的撒走,貝爾斯登不得不出公告平息恐慌,連CEO也上電視澄清。但情況早已失去控制,資金不斷流出,投資者的信心跌至低點,連抵押品也不接受,堅持要貝爾斯登支付現金。結果可想而知,貝爾斯登陷入困境,再難滿足客戶的要求,被迫向fed求援。上星期fed推出的2000億方案,後來被證實是提供資金予貝爾斯登,以免其清盤。


消息浮上水面,給貝爾斯盈一個致命性的打擊,股價一日下挫四成七,大摩從fed借錢給貝爾斯登周轉,後來也演變成一個收購行動,大摩以股換股的方式,收購貝爾斯盈的所有業務,令人震驚的是,經換算後,大摩的收購價是每股2美元,僅為當時股價的十五分一。其後一天,貝爾斯登的股價再挫八成,跌至每股4美元。


短短一年之內,貝爾斯登由一百多元的股價,跌至現在的4美元水平,跌幅高達9成半,可見在信心危機面前,一切估值皆是鏡花水月。貝爾斯登的崩潰,帶給了我們兩個暗示。


1. 身社為華爾街第五大的投資銀行,具有八十五年的歷史,經歷過多個難關,卻就此湮沒在次按危機中。可見這次危機非比以前,大犘的收購價更是低得超乎尋常。2美元一股,基本上就是除了物業外,其他連一塊錢都不值,暗示著CDO的問題並未完全顯示出來。


2. 骨牌效應的產生,其實這已經有消息傳出了,不單是貝爾斯登,有傳ubs和兄弟都將會成為下一輪套現的對象。現階段任何公告,澄清都是徒勞,以貝爾斯登為例,ceo上電視,信誓旦旦的說公司具有穩定的流動性,大家不必擔心云云。結果不到一個星期,公司便陷入破產邊緣。這教投資者如何能夠相信這些大行呢。如果今天,兄弟,ubs 的ceo又走出來說公司的流動性沒有問題,大家還會相信嗎?



Friday, March 14, 2008

會計與金融

寫這篇是因為今日在ft上看的一篇報道,看之前請確保具有ACCT 201/202/203或相關的會計知識。


一直以來,會計和金融可以說是一對冤家,一方面,i-bank(其實其他行業也是)會為如何修飾自己的年報而大傷腦筋,另一方面,會計也對i-bank層出不窮的衍生工具面頭痛不已。這邊廂,我出一種新的投資工具,那邊廂,你用新的方法去評估它的價值。你來我往,終於,今次出現了一個大問題。

大家都知今次的次按危機已經不單損害了美國金融業,同時,對美國本土的經濟造成打擊。最新的GDP數字顯示,美國經已踏入了一個衰退期,就業數字,消費數據,耐用品訂單等等,無一不在說明美國現在的情況有多嚴重。早些日子,聯儲局才向其他央行借錢,金額高達二千億,轉個頭,美元便大幅貶值,兌日圓升至十二年高位,拆倉潮,margin call隨之來臨,給大家來一個當頭棒喝。

次按的損失有多大,沒有人知道。伯南克說是1000億,高盛說是5000億,有大學教授說是3萬億,大家各說各的,i-bank的撇賬卻有目共睹。可以預料的是,撇賬應該還沒有完,原因就是會計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:Fair Market Value (FMV)。 FMV我就不說是什麼了,反正任何一個有讀acct的人都應該比我這個長期below mean的人懂得要多。
如果去為一個衍生工具去估值? 從會計學上來說,就是那東西在市場上可以賣的價值。舉個例子,一個蘋果值多少? 如果你要用十元去買的話,那蘋果就值十元。為蘋果去估值當然容易,但是CDO,MBS 等等呢? 這些東西基本上沒有一個絕對的格值,就算有,在極其複雜的數學模型的變換後,找它的基本值好比大海撈針。次按便是這個問題,用剛才的例子來說,如果,假如那個蘋果其實只值五元呢?

上年8月,匯豐一馬當先提出次按問題,造成恐慌,在沒有新的消息下,善忘的公眾當成了笑話來看,大大看輕了這個雪球的危險性,直到年尾的時候,各i大-bank要交出report,大家才如夢初醒,正視這個問題。我用雪球去形容次按,不單是指次按會影響樓市,影響個人資產,收入,消費等問題。更嚴重的是,在大家不問價位,只求放貨的心態下,CDO的FMV只會愈來愈低,在accounting rule的效果下,次按問題被數十倍的放大,造成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。

第一個
惡性循環,是在FMV的問題上。首先,銀行要為次按作出一定程度的撇賬,因為這些投資是"trading" 一類,故需要以FMV來進行估值,在估值時會計師會發現,基於大家都對CDO等SIV沒有信心,FMV比起之前的日子來得要低,故有必要進行撇賬。然後,由於銀行的撇賬超出大眾的意料,再一次對SIV進行sell off,又一次把SIV的FMV推到一個新的低位,可憐的銀行會發現,每當它們進行撇賬,到出report的時候,又要來一次撇賬。這種『因為write off而推低FMV』和『因為推低了FMV所以需要write off』的惡性循環會一直下去。引一個CEO的說話『為什麼SIV的價格跌了這麼多,但是長線投資者卻仍未入場呢? 是因為他們認為價格還會跌下去。』

如果就這麼多的話,大家就太看輕會計這一樣東東了。偉大的FMV這個accounting principle,威力遠不止這樣。當i-bank要為不斷下跌的FMV而頭痛時,這時他們會發現另一個問題。先前有說FMV是指一個東西在市場上可以賣的格錢,那麼如果這件東西沒有人買呢? 沒有人願意買,又何來價格這一樣東東呢。這時候,便需要利用另一種方法︰運用模型進行估值。據ft所說,衍生工具是可以
運用模型進行估值的,前提是要把它們納入"level 3 assets"的類別中(我也不知是什麼,有acct人知道嗎?)。問題來了,就是如果要把一項資產納入"level 3 assets",銀行需要要更多的撥備去支撐。銀行急需資金,當然是向客戶追數啦,例如對沖基金之類的。對沖基金又會套現,造成一個現象,我不要死,所以要你死,你不想死,故要他死,這條鎖鏈一直下去,結果就是大家一起死。

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期的report裡,甚至是CEO的講話,要表示出對accotung rule的不滿,他們享受了FMV給予的好處後,到現在要吃苦果時,又立刻跳出來指東點西。
以前日本,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機,都因為某些原因而避免了最壞事態的發生,但這次的次按問題,卻完完全全暴露了FMV的不足之處,fair market value,market本身就是fair的嗎? 就連剛成為全球首富巴菲特都不相信。未來,除了GAAP和IAS的磨合之外,FMV以及其他accounting rules的缺陷,都需要IASB去慢慢商討。

Thursday, March 13, 2008

13/3 團長

http://www.edu-methodist.org/life/taiwantrip2005/taiwantrip_participants.htm

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是本地一個致力於結合宣教牧養、學校教育及社會服務的宗派組織。多年來,循道衛理教會一直勇於承擔信仰使命,積極回應時代需要。可以說,循道衛理的故事,與香港的故事差不多同步發展。

學習團團員名單

團長

陳德昌牧師

團牧

黃惠嫦會吏

團牧

劉建良牧師



上面講左d咩,自己參透下啦。

Monday, February 25, 2008

貨幣戰爭讀後感

(有d係之前打落既+幫165溫溫書)

對於貨幣戰爭呢本書,其實我都早有耳聞。我係從一個Gbus既同學度知道既,果時聽到呢本書已經成為Gbus同學人手一本既時候,就覺得好驚訝,原來科大既讀書風氣(唔係摺)都唔算差。今個sem聽到又有同學係度睇既時候,終於忍唔住買左一本。雖然之前係網上都做過research,知道呢本書係玩陰謀論,但係無可否認,佢又寫得幾吸引,不過係就係誇張左少少。

本書唔算長,而且我覺得佢講既野有d重覆,所以我後半本開始睇得比較快。其實呢本書所講既主題不外乎兩個:『銀行家是如何的貪得無厭。』和『與美元相比,金本位是多麼的可愛。』我比較有興趣既係在於第二個(主要係因為佢同165都叫做有d關係)。

其實各國好早就已經開始用金本位作匯率,進行跨國貿易。後來因為各種原因,才令各國放棄金本位的制度,改用自行印刷的貨幣進行貿易。這也是浮動匯率的開始,也可以說是物價無限飛脹的時代。《貨幣戰爭》入面提及到,以現今既標準同埋金價去睇,各國貨幣兌金的價值,平均貶值了超過90%,而其中美元更加貶值高達96%。而家差唔多要成千美元先買到既黃金,其實幾十年前只需要用二十多美元便買到了。咁作者就得出一個結論,就係要回到無通脹,人民收入不會愈來愈少的時代,便要重新實行金本位制度。

作者講既野岩唔岩既呢?咁我就由165既角度去睇睇啦。無錯,如果要實現零通脹,除左用番金本位之外可以話別無他法。但係以而家既條件黎睇,要行金本位基本上伙無咁既可能。無疑,金本位的確有佢既優點,簡單,容易,而且由於黃金的總數基本上不變,所以貨幣既供應量亦都唔會有大既改變,從而穩定了幣值,達成零通脹的目標。

之但係政府會放棄使用金本位,自然有佢地既原因啦。其實實行金本位既費用係非常龐大既,又要顧及黃金既存量,又要開採黃金以應付需求,花費之大,不得不留意。據統計,實施金本位的費用可以佔一個國家gdp的2.5%,可想而知,政府點解唔行金本位。當然除左呢個理由之外,仲有其他既啦。金本位時期,失業率會比較高,短期的物價不穩定..(165notes講既,我都唔明點解) 除左呢d之外,仲有一個好重要既原因,就係政策上既需要。自凱恩斯既學說興起之後,政府就希望能夠有更大既權力,可以係經濟不景既時候,出手救市,縮短不景氣既時間。而要達成這一目標,貨幣政策可以講係不可或缺既,要想有貨幣政策,就要放棄任何的固定匯率(包括金本位)。這解釋了為什麼各國都漸漸放棄金本位,而採用權力更大,更能確保自己國家經濟既匯率制度。

而用浮動匯率,當然有麻煩啦。其中一個無可避免既就係通脹問題。由於用左浮動匯率,每個國家都可以隨心所欲咁去印銀紙。問題好快就出黎,銀紙印得太多,supply多過demand,所以就會令幣值下降(貶值),同時也造成通脹問題。
政府印銀紙去攪基建=>勞動力需求升=>人工升=>呢d升左既人工又會去左消費度=>大家既收入增加=>物價上升。
所以有通脹係一個好正常既事。一個3%既通脹,幾十年既compund落黎,會有作者計到既果個數,我而家覺得好正常(之前就真係好驚訝)。呢個通脹係一件好事,由政府出推動經濟發展,對你同我都有好處啦。

點解之前我地仲會feel到通縮呢d野呢?除左係因為經濟既衰退之外,全球化都係一個非常重要既因素。如果大家都仲記得金磚四國既話,就好易明我講緊咩。呢幾個發展中國家,由於物價比已發展國家都來得低,本應有通脹的部分,會因生產成本得以減少而對銷,化解了通脹的壓力。在他們的全力幫助之下,基本上把全球物價停止了最少5年的時間。中國提供的大量低價土地,以生產低成本產品,印度接受由世界各地的外包服務,巴西的廉價農產品,俄羅斯的便宜資源,這些這些,都有效地壓制了全球的通脹。

最後,我仍然睇淡世界經濟!唔好話咩McDonald賺大錢,AT&T賺大錢,而家tech sector可能都仲係好既,但係我既睇法都係冇變。係全世界既經濟快速發展既時候,美國仆左街,而美國仆街,又會影響到其他地方,所以我覺得應該仲有得跌。McDonald係賺錢,但係佢今個quarter係本土係賺少左架。不過我點吹都冇用,美國托到咁既樣,咩都俾佢玩晒,熊仔!唔使驚架,最多咪死,我唔會放棄你既~

Monday, February 4, 2008

4/2 BHP Billiton 和 Rio 以及中國的突襲

說到礦產,不可不提的便是BHP Billiton。BHP Billiton 是世界上最大的礦產開採公司,在2001年由澳洲的BHP和英國的Billiton合併而成。作為全球最大的礦產資源擁有者,BHP有九個主要業務,由石油,鐵,煤,基本金屬(銅),鎂以至於寶石的開採也有涉及。對全球的礦物出產影響深遠。而BHP Billiton的主要競爭對手便是英國的Rio Tinto. Rio Tinto是西班牙文,原文是指黃色的河,而現在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的鐵礦生產商。

提起這兩間公司有什麼用呢,其實是因為在上年11月的時候,BHP向Rio提出高達1390億美元的收購方案。此舉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。因為當兩間公司合併之後,將會擁有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鐵礦,以及絕大部分的煤炭和鋁,左右它們的價格。當中,最為憂心的是中國的投資者,尤其是鋼鐵/鋁業公司,因為中國是現今世界上這兩類最大的消費國,一旦收購成功,鋼鐵價格可能上升高達75%,對中國的公司構成極大的不利。

有見及此,市場一直傳言中國當局將會出手介入,力阻壟斷的情況出現。雖然Rio拒絕了BHP的提議,但是BHP仍然有機會在2月6日之前修改有關的提議,中國的憂慮仍未消除。的確,中國行動了。在2月1日,中國鋁業集團和美國鋁業透過雷曼兄弟,作出中國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外投資。此次行動,成功購入Rio 12% 的股權,意味著BHP將要用更多的金錢去進行收購。同時,這也代表著中國開始進軍全球市場。

銅是世界上最早被發現的金屬之一,僅次於黃金。而和黃金不同的是銅是和石油一樣,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工業原料之一。由於產量豐富,加工容易,銅由古代起已被人類製成不同的工具,如兵器等。而現在,銅更成為其他行業的重要材料,如航海,化工等等。基於它的導電性和導熱性都非常高,僅次於銀,和銀不同的是,開採和加工銅的成本比銀來得便宜,人類便利用此特性把銅作為電線的原料,同時也用於各種電器,是以銅成為了建造業上的重要材料。而銅的高穩定性,耐腐蝕性也使得它被用於能源,化工等行業。

世界上銅的儲藏量非常豐富,而大多數的銅資源位於美洲和非洲地區,智利,美國和贊比亞分別為世上銅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的頭三位。而由於銅是電線,建築物和各類機件的原料,故銅的需求某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經濟増長。近年,發展中國家的銅消費增長已經超越已發展國家,並以亞洲為主要消費者。西歐為現在銅的最大消費地區,中國則超越美國成為第二消費國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雖然不是銅的主要生產國,但卻是主要的煉銅國家,以陰極銅為例,中國是世界上第二的生產國,僅次於智利。

和石油不同,基本上預測銅的價格便是基於需求,而需求便是來於經濟發展。要以供應來預測銅價並不容易,這是因為銅有隱性庫存,各大交易所雖然會公佈平台上的庫存,但是由於有一定數量的銅藏於各商家及工廠手上,而這些又是不會公開的,故由供應推斷出銅價有一定的困難。前聯儲局局長格林斯潘便曾經利用美國製造戰機的數量,再輔以工業數據,成功推斷出當年美國的銅消費量。




Wednesday, January 16, 2008

石油?期油? (上?)

石油,眾所周知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物品之一,幾乎可以與空氣和水並列。由煉油所得的不同產物,以至從燃燒汽油而得以運作的各種機器,均支撐著人類的日常生活,人類近幾百年的科技發展,和石油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可以說,是石油帶給了人類現今的富裕生活。由於石油是屬於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種,故有人擔心在毫無節制的使用下,石油會有被耗盡的一天,更有甚者,經常傳出石油將會在50年內用完,而由於此數字在多年來從未改變,故被稱為"石油常數"。而實際上是,中東,南美等地的儲藏量的確有下降的現象,而非洲,歐洲的儲藏量反而有所上升。

世界上頭三大石油出產國分別為沙地阿拉伯,俄羅斯和美國,而頭三大石油消費國則是美國,中國,日本,要注意的是,掛在消費者榜首位的美國,每日消耗高達2000萬桶石油,比起第二位的中國高出四倍。說到石油出口及產量,不可不提的便是OPEC(石油輸出國組織),OPEC掌握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儲藏量和近半的產量,對油價有昔舉足輕重的作用,故每次OPEC開會,商量增產與否皆是市場焦點。

提及油價,主要分為三種,一是現貨價格,一是指紐約交易所的價格,又或是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價格,但大多時候,油價指的都是在紐約的國際油價。隨著經濟發展以及需求的增加,油價自年初開始已經不斷上昇,而美元的弱勢的促使各類商品的加價,使得油價曾經到達100美元的歷史高位。由於油價是指期貨價格,故未來一兩個月的原油產量與需求均對油價有舉足輕重的作用。舉例來說,兩個月一次的OPEC例會上,將會商討增產與否的問題,而踏入冬季,蒸餾油的需求又會増加,這些事件,均可影響油價的升跌。

基本上,各國自己均有一定的石油儲備,以作戰略用途,而美國定期公佈的石油庫存數據也被視為油價走勢的指標。


Saturday, January 12, 2008

朋友代筆: 金


黃金作為保障價值的物品已有多年歷史,亦是傳統的資金避難所。

受近年商品價格上升及環球經濟危機影響,黃金成為投資者的追捧對像。

近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七個月份的黃金期貨合約,其中六個月份的合約升停板。

首日收市報每安士約956美元,較紐約期貨交易所同期合約每安士901.5美元高6%。

黃金受全球需求影響,交易量相當大,如07年4到6月印度黃金消費量便達到317噸。

黃金需求統計:http://www.gold.org/value/stats/statistics/gold_demand/index.html


在香港一般能買到的黃金有金幣、飾金、九九金條、九九九九金條等等。

部分金幣雖然有紀念價值但並不是所有地方會收購,

如飾金店會視作普通黃金秤,銀行只收個別金幣。

有沒有原廠包裝亦會影響價格。
飾金則有手工等使費,但賣出時視作普通黃金秤。

實金金條方面差價會高一點。


要投資黃金可以在銀行開設黃金戶口,

這樣便能購買「紙黃金」,按所訂價格買賣黃金。

注意買賣單位,九九金是每兩計算,九九九九金一般則為10克,與倫敦金每安士計不同。

另外與一般戶口不同的是黃金戶口沒有利息。

留意黃金為高風險產品,

1969-1979年黃金十年的總回報為740%

但從80年開以一直到01年黃金足足經過二十年的調整期。

故20世紀90年代有一句著名的金諺:十年黃金變爛銅。

Monday, January 7, 2008

07/01 E-baning

閉關多天去打機,結果仍是破不了。唯有暫停一下,繼續寫blog去。

說到e-banking,早幾天聽到報導,說今年使用e-banking的金額比起上年,上昇了五十多%,顯示愈來愈多人使用e-banking這一項服務。而現今的e-banking服務,仍以三大銀行,匯豐,恆生,中銀最受歡迎。可惜的是,由於頻寬跟不上日益增加的需求,故不時發生塞車的情況,更有甚者,在11月,三大銀行的e-banking突然同時發生問題,長達數小時之久,對一眾散戶構成極大的不便。

先從匯豐說起吧,貴為收費最高的服務提供商,匯豐不單提供不了高質素的服務,而且經常可以在討論區上看到網民就匯豐再次出問題而大吐苦水,雖則是個別問題,但是匯豐的e-banking的問題確是比其他的多。聽說最近匯豐就e-banking的版面進行了一次更改,結果反而令用戶不習慣,更說看到的資料比以前的更少了,可見匯豐對散戶的態度。

比起匯豐,中銀的e-banking可說是惡名昭彰。這是因為中銀的e-banking缺少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服務,止賺和止蝕。這對於一眾不能經常坐在電腦面前的學生/上班族來說可以是極為不便。我有一位同學,他上九點堂直到十二時,由於中銀不提供止賺止蝕,當他中午落堂的時候發現已經晚了,他手上的輪由賺轉蝕,其後更遇上恆指跌浪,到現在還未望見家鄉。

中銀的另一絕招名為"拒納" ,意即拒絕接納。由於我們買賣多半是便用限價盤來買賣的,結果輸入數字的時間難免和市價有所出入。正常情況下,兩者不會相差太遠,程度便會自己處理。但是中銀的系統比較奇怪,當限價和市價有所出入時,中銀的程式便處理不到用戶的要求,並表示拒納,結果急於入貨或是急於出價的人往往會買貴了或是放平了。這種情況,在開市頭半小時,交易最為繁忙的時間最易發生,故網上流傳中銀的e-banking是在十點半開市的,為的就是要等拒納的情況較為輕微。中銀早段日子提高了收費,但是服務卻沒有改善,實令用戶咬牙切齒。

相比起以上兩種,恆生較為穩定,收費也比較便宜(在中銀加價之後),故小弟現在用的就是恆生e-banking。
 
_uacct = "UA-3101423-1"; urchinTracker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