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May 7, 2008

競爭法-香港合用嗎

看了今天的ft,才記起香港也要開始步美國同歐洲既後塵,要開設競爭法。這個法例的目的在於防止四種行為,如合謀定價、串謀投標、限制產量和分配市場。

說到競爭法,我一開始便想到壟斷的問題。經常可以聽到微軟因為違反了壟斷法而被罰款的新聞。其實,我自己對於壟斷這個問題一直都沒什麼意見。為什麼呢,因為我一直都相信經濟效益對於一個行業來說是至為重要的。我們自己做acct project的時候,不也是一直的提出要增加產量,享受大規模生產所帶來的低成本嗎。為什麼到了現實,人們就不斷就反壟斷,反全球化呢。在我現在的觀點看來,基本上是沒有任何的理由去否定全球化以及貿易障礙的。全球化可以使生產線分散,並集中於低成本的地區。以電子產品為例,大家手上的手提電腦,手提電話,不也基本上是中國生產的嗎,再看看富士通電腦的價錢,我想不到為什麼大家要反對全球一體化。

除了金錢上的利益,這種生產線分散於全球不同地方的戰略,更加以為一個國家帶來科技,投資,發展的機會。以中國為例,當外資來到中國設廠,它要投放資源去訓練員工,建設廠房,購買機器等。長期來說,要擴建,發展,投放的資源也只會愈來愈多。沒錯,最核心的部分,
或許會因為專利,商業秘密的問題,不會流到中國去,但是外資訓練出來的人材,生產/訓練方法,這些都是帶不走的東西。而且,由於外資聘用本地勞工,本地的人民收入便可以提高,有收入便有消費,從而提昇當地人民的生活質素。所以我看不出為什麼要反對全球化。

早年在香港舉行的世貿會議,相信不少人記憶猶新。南韓農民的問題也首次引起香港人的注意。我認為農民的生活問題永遠是國家難以解決的。原因在於世界上國家的經濟結構早已轉型底是轉型中。由Lewis Model來看,當一個國家由農業化社會走向工業化社會的時候,無可避免會出現農民的生活問題。大量的勞動力將由農村走向城市,直到工人和農民兩者的收入持平為止。這個理論,在古代來說,來非常正確的,但現在,在全球化的趨勢下,會變得有點奇怪。由於工人的薪金比農民高,不斷有農民轉職做工人,雖然正常在說,因為工人的數量過多,而資金將會回落。但大家不要忘記,現在的大企業可以在外地設廠,開設生產線,它們做的生意是世界性的,規模大得可以和一個小國家相比,它們對工人的需求也極為龐大。結果就是有勞動力不斷的從農村裡走出去,去滿足全球的需求。

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家,做這些事當然沒問題,但是南韓呢?它們有足夠的人口嗎?結果,由於工人的薪金居高不下,政府為免發生糧食短缺的事,便要提高農民的收入,促成兩者的平衡,這便是錯事的開始。要提高農民收入的最佳方法,莫過於提昇農產品的價格,政府只需要對進口的農產品加以大量的關稅,配額限制等等,便可以減少供應,達至提高收入的效果。這種做法理應是短期性的,但是農民長期享受著,便覺得理所當然,也拒絕去作出改變。所以,南韓的農產品價格,在當年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。這樣看來,南韓農民的要求便顯得有點無理。沒錯,由於減低關稅,農民的收入會大減,但是同時南韓人民卻可以得益,在農產品上花的金錢可以有更加多的用途。

(跑題了,又唔想再打落去,下次先)

No comments:

 
_uacct = "UA-3101423-1"; urchinTracker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