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May 15, 2008

天災、保險

中國人壽宣佈全面收養地震孤兒
http://www.sina.com.cn
2008年05月14日 19:26 新浪財經
5月14日率工作組在四川德陽綿竹指揮搶險救災的中國人壽(32.33,0.70,2.21%,吧)董事長楊超鄭重宣佈,為了讓所有在此次地震中失去父母 的孤兒健康成長,中國人壽通過“國壽慈善基金會”將全面承擔這些孤兒成長至18周歲的相關費用。具體細則中國人壽將與當地民政部門進行洽商。


看到這篇新聞,少不免把壽仔和美帝的保險公司作出比較。美帝的保險公司是出了名的不負責任,而且在政府的包容下,可說是無倒閉之慮。當年911發生後,美國首次面對本土被襲擊的事實,保險公司面對大量的賠償訴求,允其在於金融中心地域的雙子大廈,一個不小心便會落得破產收場。面對這種景況,薯仔當然不會置之不理,立即立下法例,從此,美國的保險公司的轄免條款便多了一項,一切因恐怖襲擊而造成的損害,均不負責。友人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,這個不保,那個不保,有意外時又不賠錢,買保險來幹什麼。

現在的保險更加離譜,保險之名,源於保障之意,即當有意外發生的時候,可以有一筆的金錢在手,以作周轉之用。這筆錢,對於失去一家之主的家庭,允其重要。但是現在的保險,都變成了『掛羊頭,賣狗肉』,以永明金融為例,它們現在的產品是「財富匯聚投資壽險計劃」及「智富寶投資壽險計劃」,保險變成了投資,我完全不明白除了給保險公司更多的手續費以外,還有什麼作用。

起初看到這篇新聞,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困惑,發生了天災,最難過的當然是災民,其次便應該是保險公司了,因人命傷亡而要賠償的保單,單是國壽便有11萬張,平保,財險這兩間公司,數目應該也是差不多。但是為什麼保險公司的股價不會大跌呢?原來和上次的雪災相比,這次要賠償的金額可能差不多。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,一個是這次的天災是地震,另一個原因是重災區是偏遠的農村、山區。黑心的說一句,這樣嚴重的地震,沒有發生在大城市之中實在是不幸中之大幸。雖然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傷亡,但是假使地震發生在城市,情況只會更為嚴重。如果震央是在城市,把交通系統都摧毀了,沒有完善的後勤基地,救災工作根本不能進行。

至於金錢上的賠償,又是一個問題。和雪災所造成的財產損失不同,地震所帶來的,是人命傷亡,故理論上,國壽,平保這兩間公司應該挺頭痛。國壽竟然現在跑出來說要收下這些孩童,說明除了因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外,國壽自己因地震而需要的賠償應該不會太高。在中國,財險的受保範圍並不包括地震,中國內地對於地震保這種產品也比較缺乏,故財物的損失,保險公司應該不會賠太多。至於大家關注的焦點,壽險,也因為災民都是農民而變得無關重要。以當地的發展程度來看,保險應該還沒有在當地盛行。中國有13億人民,而國壽自己在07年的保單總數為九千多萬,以此推之,我估計中國的總保單應該不超過五億之數,其中還要有一大部分是商業的保單。災區的人民有沒有足夠的金錢去購買保險也值得商確。故市場傳言,這次保險業要作出的賠償,應該不大。

剛剛做了一些調查,發現每次天災,造成的財物損失動輒是數以千億計的金額。但其實保險公司要賠的又不多,雪災造成千五億損失,保險合共只賠了16億,才佔了總數的1%。可見中國目前的購買保險的習慣並未成熟,不論是商業還是個人,購買的保險仍然不足夠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。而經過雪災和地震後,相信中國應該認識到保險的重要性,未來隨著國民愈來愈富有,公司愈來愈龐大,保險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,更不用說對於錢多得要投放到外國去的平保和國壽了。

Wednesday, May 7, 2008

競爭法-香港合用嗎

看了今天的ft,才記起香港也要開始步美國同歐洲既後塵,要開設競爭法。這個法例的目的在於防止四種行為,如合謀定價、串謀投標、限制產量和分配市場。

說到競爭法,我一開始便想到壟斷的問題。經常可以聽到微軟因為違反了壟斷法而被罰款的新聞。其實,我自己對於壟斷這個問題一直都沒什麼意見。為什麼呢,因為我一直都相信經濟效益對於一個行業來說是至為重要的。我們自己做acct project的時候,不也是一直的提出要增加產量,享受大規模生產所帶來的低成本嗎。為什麼到了現實,人們就不斷就反壟斷,反全球化呢。在我現在的觀點看來,基本上是沒有任何的理由去否定全球化以及貿易障礙的。全球化可以使生產線分散,並集中於低成本的地區。以電子產品為例,大家手上的手提電腦,手提電話,不也基本上是中國生產的嗎,再看看富士通電腦的價錢,我想不到為什麼大家要反對全球一體化。

除了金錢上的利益,這種生產線分散於全球不同地方的戰略,更加以為一個國家帶來科技,投資,發展的機會。以中國為例,當外資來到中國設廠,它要投放資源去訓練員工,建設廠房,購買機器等。長期來說,要擴建,發展,投放的資源也只會愈來愈多。沒錯,最核心的部分,
或許會因為專利,商業秘密的問題,不會流到中國去,但是外資訓練出來的人材,生產/訓練方法,這些都是帶不走的東西。而且,由於外資聘用本地勞工,本地的人民收入便可以提高,有收入便有消費,從而提昇當地人民的生活質素。所以我看不出為什麼要反對全球化。

早年在香港舉行的世貿會議,相信不少人記憶猶新。南韓農民的問題也首次引起香港人的注意。我認為農民的生活問題永遠是國家難以解決的。原因在於世界上國家的經濟結構早已轉型底是轉型中。由Lewis Model來看,當一個國家由農業化社會走向工業化社會的時候,無可避免會出現農民的生活問題。大量的勞動力將由農村走向城市,直到工人和農民兩者的收入持平為止。這個理論,在古代來說,來非常正確的,但現在,在全球化的趨勢下,會變得有點奇怪。由於工人的薪金比農民高,不斷有農民轉職做工人,雖然正常在說,因為工人的數量過多,而資金將會回落。但大家不要忘記,現在的大企業可以在外地設廠,開設生產線,它們做的生意是世界性的,規模大得可以和一個小國家相比,它們對工人的需求也極為龐大。結果就是有勞動力不斷的從農村裡走出去,去滿足全球的需求。

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家,做這些事當然沒問題,但是南韓呢?它們有足夠的人口嗎?結果,由於工人的薪金居高不下,政府為免發生糧食短缺的事,便要提高農民的收入,促成兩者的平衡,這便是錯事的開始。要提高農民收入的最佳方法,莫過於提昇農產品的價格,政府只需要對進口的農產品加以大量的關稅,配額限制等等,便可以減少供應,達至提高收入的效果。這種做法理應是短期性的,但是農民長期享受著,便覺得理所當然,也拒絕去作出改變。所以,南韓的農產品價格,在當年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。這樣看來,南韓農民的要求便顯得有點無理。沒錯,由於減低關稅,農民的收入會大減,但是同時南韓人民卻可以得益,在農產品上花的金錢可以有更加多的用途。

(跑題了,又唔想再打落去,下次先)
 
_uacct = "UA-3101423-1"; urchinTracker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