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March 31, 2008

可恨啊

上星期五早上,一如以往,去拎報紙。見到Finanical Times 既頭條寫住泰米價格一日升3成,創34年新高,內容是說什麼埃及減低出口啊,菲律賓回購自己的米什麼的。好,看完。知道了,放到垃圾桶去。

昨天,蘋果頭條,泰米批發價一天升3成,大量市民搶購。好,知道了,又放到垃圾桶。

今天,因米價大升,金源米業(0677.hk)股價大脹,曾經升近4成,收市升21%。咩話?!! 早知我就星期五去入貨啦.orz

對唔住,ft我錯了,錯得好離譜,我唔應該將你既headline當係耳邊風,我應該一見到就去入貨,你俾多次機會我啦,聽日,聽日你講我聽咩野升,我訓身去入,我聽話架啦..orz


Thursday, March 27, 2008

版權的迷思

人們總喜歡把版權版權等的掛在口邊,仿佛保護版權就是正義的代表一般。

看了格老的書,他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。

"由牛頓和萊布尼滋所發展出來的微積分,儘管其觀念世世代代以來,創造了無法衡量的財富,大家卻可以自由使用。法律應該保護牛頓和萊布尼滋的請求權,如同我們保護地主一樣嗎?"

大家又怎樣看呢?

手機 = 商機?

手機,對香港人來說並不是一項陌生的產品,據統計,香港人均手機的數量為1.5部,滲透率超過100%,對某些人來說,擁有兩部手機並不是一樣什麼特別的事情,私用,工作用,這樣不就要兩部了嗎?這可以說明為什麼香港一個彈丸之地,人均手機的數量卻可以擠身全球第二。難怪有人聲稱,手機的普及程度與一個地方的發展程度呈正比的關係,愈是開發的地方,手機也愈是普及。

但是一個高增長的市場並不等於一個高利潤的市場。歷史早已告訴我們商場有如逆水行舟,回步自封只會被別人拉下馬來。日本便是一個好例子,作為當年科技的先驅,日本在手機上下的功夫並不比其他國家少,更發展出一種以手機為中心的文化,在日劇中,不難看到主角常常手執一部手機,以SMS來溝通,打機,看電影等。無可否認,日本的手機文化是成功的,i-mode的確立更使日本人離不開手機這種方便的工具,帶來無窮的商機。日本的手機,已經做到可以一機在手,日本通行的地步。以我手上的920sh為例,在日本,是可以看電視,作電子銀包的。誠然日本的手機有眾多的好處,卻步上了一個困窘的境地。由於實行一機一用戶的制度,再加上網絡制式的不同,日本的手機要沖出國界,並不可能。故在早已飽和的市場裡,日木的手機商從數量鬥到質量,出產了一部部的高品質手機,卻未能帶來滿意的銷售額。如今,有些大廠,如三菱等,唯有退下火線。

作為一個成功的手機製造商,中興是一個不可不提的好例子,它的成功,比起製造blackberry的RIM及iphone的Apple都要得不易。中國的人口高達13億,作為一個極為龐大的市場,一旦發展起來,理應對國產手機幫助甚大,但神奇的是,過往憑著低成本,以價廉大打價格戰而無往不利的中國手機製造商,卻在自己的國家裡被外來者打得一敗塗地。國產手機的市佔率,在中國竟然連一半都沒有。廉價的國產手機,無一不被更為廉價的外國名牌所打敗,一個國產品牌,銷售額可以連100萬都達不到,可見兩者之間的差距。

為什麼會如此呢,一直以來,我都以為強國作為世界工廠,生產成本之低可以說是令人髮指。不論是任何領域,外國品牌做得多好,只要強國廠家一打價格戰這張牌,便能吸引一班不求耐用,只求合用的低階用家,硬生生的從外國列強之中打下一片天地。原來,外國廠商外判生產線的程度早已超出我所料。現今的手機,均全面在強國生產。無論國內外的品牌,大家都已經站在同一生產線。更絕的是,強國廠商"參考"外國成功例子的做法,今次再也不可行。外國廠商對強國的做法早已了然於胸,也已非吳下阿蒙,對於強國廠商的"參考",外國打出了專利牌。我現在才聽說了原來可以有外型專利權這一回事,而外國廠商也成功的利用這張牌,減弱強國手機的競爭力。據悉,強國手機的價格裡,有20%是要付給國外的手機製造商。至此,強國廠商再也無力回天,在手機市場上被打得節節敗退。

中興,令人佩服的地方就在這裡,作為一間有具宏觀眼光的廠商,放棄本土這個已經無利可圖的市場,轉戰他方。如果是我去做這間公司的CEO,我也只不過會選印度,巴西等人們耳熟能詳的BRIC,但早在97年,人們連BRIC都還沒提起的時候,中興,華為兩間公司已經開始它們十年非洲開發之旅。是的,中興所選的新戰場就是非洲,這個在我眼中全球最落後的地方。

在這裡我先離題一下,在我仍然為BRIC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驚嘆不已的時候,一眾有遠見的投資者早就抽身離場,離開BRIC,走向回報率更高的國家。中東,非洲,南美等尚未開發的地方,現在已經成為焦點所在。歷史告訴我們,每一個時期總有一些國家處於飛快發展的腳步。一戰前的阿根廷,被給予的期望更甚於當時的美國,二戰後,香港人都知道的亞洲四小龍,利用出口政策,帶動經濟起飛,二十世紀有BRIC,以廉價的勞動力把生產成本以至通脹都壓了下來,借用四小龍的經驗,繼續以出口帶動經濟。 如今,人們的眼光已經放到非洲,中東等地。 在多年的高油價支持下,中東地區,如杜拜,OPEC早就積聚了大量的財富,大家從先前中東不斷注資到美國一事可見一斑。

而早在10年之前,中興已經看到了非洲,作為一個理想的戰略重地,眼光不可謂不遠。
"水清木華的《2006~2007年非洲電信市場研究報告》顯示,在電信領域,非洲電信市場潛力巨大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50%的地區被手機信號覆蓋,手機普及率僅為9.4%左右,市場前景十分廣闊。

“非洲總共人口只有6億,僅為印度的一半多一點,更重要的是國家比較窮,國民生產總值不高,進一步限制了投資和消費能力。”一位曾在中興非洲市場工作的人士認為,這塊市場對於國外通信企業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,但對於盤子較小的華為、中興來說,卻屬於戰略市場。"" 這是引自內地商貿網的一段話,而那50%的覆蓋率,相信也是中國員工在非洲付出血汗換來的成果。


未來手機業的競爭將會變得更快更激烈。Google 所推出的gphone (android)將會由5大手機生產商所生產,對抗以linux,apple,windows等os為主的手機。同時,2011年,日本的手機網絡改制可望完成,大批高品質的娛樂手機將會走向世界,沖擊LG,Samsung,SE等的故有客源。除此之外,在非洲站穩了,打下了根基的強國廠商也在摩拳擦掌,誓要一雪前恥,反攻歐美市場。長江後浪推前浪,傳統手機廠商的時代已經過去,就連moto也不得不分拆手機業務,手機,不一定是一個商機。

Tuesday, March 18, 2008

大行的崩潰與啟示 (1)

聽日就mid-term既我到底係度做緊咩...orz


貝爾斯登的新聞,相信大家早已知道了。堂堂一間投資銀行,不單是華爾街第五,更是全球500大企業之一,點解會落得如斯下場呢。


一句到尾:信心問題。銀行,之所以能夠運作,實有賴一眾存款客戶既支持。大家都知道銀行用以借給別人既資金,俱來自客戶的存款。以香港為例,銀行基本上只需保存至少18%的總存款,其餘的皆可用作借貸之用,銀行從中收取手續費及利息差,基本上,是一頂有賺無賠的生意。然而,人總是貪心的,銀行家為了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,想出不少點子,CDO便是其中一個。由於這類債券逐漸盛行,回報率又較其他債券來得要高,故主力進攻CMO市場的貝爾斯登便賺了個盤滿缽滿,成為華爾街最賺錢的投資銀行。


然而,高風險所帶來的高回報終不可久。次按泡沫爆破後,一眾大行雖得fed的全力支持,得以保持其流動性,但是在巨大撇賬,美元疲弱,同業拆息新高,基本數據轉差等壞消息的影響下,投資者的信心早已消磨貽盡,對沖基金慢慢套現與貝爾斯登的交易,看似平靜的水面,底下卻已經出現暗湧。


上星期,市場開始傳出貝爾斯登陷入了流動性的危機,一石激起千重浪,引發資金大批大批的撒走,貝爾斯登不得不出公告平息恐慌,連CEO也上電視澄清。但情況早已失去控制,資金不斷流出,投資者的信心跌至低點,連抵押品也不接受,堅持要貝爾斯登支付現金。結果可想而知,貝爾斯登陷入困境,再難滿足客戶的要求,被迫向fed求援。上星期fed推出的2000億方案,後來被證實是提供資金予貝爾斯登,以免其清盤。


消息浮上水面,給貝爾斯盈一個致命性的打擊,股價一日下挫四成七,大摩從fed借錢給貝爾斯登周轉,後來也演變成一個收購行動,大摩以股換股的方式,收購貝爾斯盈的所有業務,令人震驚的是,經換算後,大摩的收購價是每股2美元,僅為當時股價的十五分一。其後一天,貝爾斯登的股價再挫八成,跌至每股4美元。


短短一年之內,貝爾斯登由一百多元的股價,跌至現在的4美元水平,跌幅高達9成半,可見在信心危機面前,一切估值皆是鏡花水月。貝爾斯登的崩潰,帶給了我們兩個暗示。


1. 身社為華爾街第五大的投資銀行,具有八十五年的歷史,經歷過多個難關,卻就此湮沒在次按危機中。可見這次危機非比以前,大犘的收購價更是低得超乎尋常。2美元一股,基本上就是除了物業外,其他連一塊錢都不值,暗示著CDO的問題並未完全顯示出來。


2. 骨牌效應的產生,其實這已經有消息傳出了,不單是貝爾斯登,有傳ubs和兄弟都將會成為下一輪套現的對象。現階段任何公告,澄清都是徒勞,以貝爾斯登為例,ceo上電視,信誓旦旦的說公司具有穩定的流動性,大家不必擔心云云。結果不到一個星期,公司便陷入破產邊緣。這教投資者如何能夠相信這些大行呢。如果今天,兄弟,ubs 的ceo又走出來說公司的流動性沒有問題,大家還會相信嗎?



Friday, March 14, 2008

會計與金融

寫這篇是因為今日在ft上看的一篇報道,看之前請確保具有ACCT 201/202/203或相關的會計知識。


一直以來,會計和金融可以說是一對冤家,一方面,i-bank(其實其他行業也是)會為如何修飾自己的年報而大傷腦筋,另一方面,會計也對i-bank層出不窮的衍生工具面頭痛不已。這邊廂,我出一種新的投資工具,那邊廂,你用新的方法去評估它的價值。你來我往,終於,今次出現了一個大問題。

大家都知今次的次按危機已經不單損害了美國金融業,同時,對美國本土的經濟造成打擊。最新的GDP數字顯示,美國經已踏入了一個衰退期,就業數字,消費數據,耐用品訂單等等,無一不在說明美國現在的情況有多嚴重。早些日子,聯儲局才向其他央行借錢,金額高達二千億,轉個頭,美元便大幅貶值,兌日圓升至十二年高位,拆倉潮,margin call隨之來臨,給大家來一個當頭棒喝。

次按的損失有多大,沒有人知道。伯南克說是1000億,高盛說是5000億,有大學教授說是3萬億,大家各說各的,i-bank的撇賬卻有目共睹。可以預料的是,撇賬應該還沒有完,原因就是會計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:Fair Market Value (FMV)。 FMV我就不說是什麼了,反正任何一個有讀acct的人都應該比我這個長期below mean的人懂得要多。
如果去為一個衍生工具去估值? 從會計學上來說,就是那東西在市場上可以賣的價值。舉個例子,一個蘋果值多少? 如果你要用十元去買的話,那蘋果就值十元。為蘋果去估值當然容易,但是CDO,MBS 等等呢? 這些東西基本上沒有一個絕對的格值,就算有,在極其複雜的數學模型的變換後,找它的基本值好比大海撈針。次按便是這個問題,用剛才的例子來說,如果,假如那個蘋果其實只值五元呢?

上年8月,匯豐一馬當先提出次按問題,造成恐慌,在沒有新的消息下,善忘的公眾當成了笑話來看,大大看輕了這個雪球的危險性,直到年尾的時候,各i大-bank要交出report,大家才如夢初醒,正視這個問題。我用雪球去形容次按,不單是指次按會影響樓市,影響個人資產,收入,消費等問題。更嚴重的是,在大家不問價位,只求放貨的心態下,CDO的FMV只會愈來愈低,在accounting rule的效果下,次按問題被數十倍的放大,造成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。

第一個
惡性循環,是在FMV的問題上。首先,銀行要為次按作出一定程度的撇賬,因為這些投資是"trading" 一類,故需要以FMV來進行估值,在估值時會計師會發現,基於大家都對CDO等SIV沒有信心,FMV比起之前的日子來得要低,故有必要進行撇賬。然後,由於銀行的撇賬超出大眾的意料,再一次對SIV進行sell off,又一次把SIV的FMV推到一個新的低位,可憐的銀行會發現,每當它們進行撇賬,到出report的時候,又要來一次撇賬。這種『因為write off而推低FMV』和『因為推低了FMV所以需要write off』的惡性循環會一直下去。引一個CEO的說話『為什麼SIV的價格跌了這麼多,但是長線投資者卻仍未入場呢? 是因為他們認為價格還會跌下去。』

如果就這麼多的話,大家就太看輕會計這一樣東東了。偉大的FMV這個accounting principle,威力遠不止這樣。當i-bank要為不斷下跌的FMV而頭痛時,這時他們會發現另一個問題。先前有說FMV是指一個東西在市場上可以賣的格錢,那麼如果這件東西沒有人買呢? 沒有人願意買,又何來價格這一樣東東呢。這時候,便需要利用另一種方法︰運用模型進行估值。據ft所說,衍生工具是可以
運用模型進行估值的,前提是要把它們納入"level 3 assets"的類別中(我也不知是什麼,有acct人知道嗎?)。問題來了,就是如果要把一項資產納入"level 3 assets",銀行需要要更多的撥備去支撐。銀行急需資金,當然是向客戶追數啦,例如對沖基金之類的。對沖基金又會套現,造成一個現象,我不要死,所以要你死,你不想死,故要他死,這條鎖鏈一直下去,結果就是大家一起死。

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期的report裡,甚至是CEO的講話,要表示出對accotung rule的不滿,他們享受了FMV給予的好處後,到現在要吃苦果時,又立刻跳出來指東點西。
以前日本,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機,都因為某些原因而避免了最壞事態的發生,但這次的次按問題,卻完完全全暴露了FMV的不足之處,fair market value,market本身就是fair的嗎? 就連剛成為全球首富巴菲特都不相信。未來,除了GAAP和IAS的磨合之外,FMV以及其他accounting rules的缺陷,都需要IASB去慢慢商討。

Thursday, March 13, 2008

13/3 團長

http://www.edu-methodist.org/life/taiwantrip2005/taiwantrip_participants.htm

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是本地一個致力於結合宣教牧養、學校教育及社會服務的宗派組織。多年來,循道衛理教會一直勇於承擔信仰使命,積極回應時代需要。可以說,循道衛理的故事,與香港的故事差不多同步發展。

學習團團員名單

團長

陳德昌牧師

團牧

黃惠嫦會吏

團牧

劉建良牧師



上面講左d咩,自己參透下啦。
 
_uacct = "UA-3101423-1"; urchinTracker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