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March 14, 2008

會計與金融

寫這篇是因為今日在ft上看的一篇報道,看之前請確保具有ACCT 201/202/203或相關的會計知識。


一直以來,會計和金融可以說是一對冤家,一方面,i-bank(其實其他行業也是)會為如何修飾自己的年報而大傷腦筋,另一方面,會計也對i-bank層出不窮的衍生工具面頭痛不已。這邊廂,我出一種新的投資工具,那邊廂,你用新的方法去評估它的價值。你來我往,終於,今次出現了一個大問題。

大家都知今次的次按危機已經不單損害了美國金融業,同時,對美國本土的經濟造成打擊。最新的GDP數字顯示,美國經已踏入了一個衰退期,就業數字,消費數據,耐用品訂單等等,無一不在說明美國現在的情況有多嚴重。早些日子,聯儲局才向其他央行借錢,金額高達二千億,轉個頭,美元便大幅貶值,兌日圓升至十二年高位,拆倉潮,margin call隨之來臨,給大家來一個當頭棒喝。

次按的損失有多大,沒有人知道。伯南克說是1000億,高盛說是5000億,有大學教授說是3萬億,大家各說各的,i-bank的撇賬卻有目共睹。可以預料的是,撇賬應該還沒有完,原因就是會計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:Fair Market Value (FMV)。 FMV我就不說是什麼了,反正任何一個有讀acct的人都應該比我這個長期below mean的人懂得要多。
如果去為一個衍生工具去估值? 從會計學上來說,就是那東西在市場上可以賣的價值。舉個例子,一個蘋果值多少? 如果你要用十元去買的話,那蘋果就值十元。為蘋果去估值當然容易,但是CDO,MBS 等等呢? 這些東西基本上沒有一個絕對的格值,就算有,在極其複雜的數學模型的變換後,找它的基本值好比大海撈針。次按便是這個問題,用剛才的例子來說,如果,假如那個蘋果其實只值五元呢?

上年8月,匯豐一馬當先提出次按問題,造成恐慌,在沒有新的消息下,善忘的公眾當成了笑話來看,大大看輕了這個雪球的危險性,直到年尾的時候,各i大-bank要交出report,大家才如夢初醒,正視這個問題。我用雪球去形容次按,不單是指次按會影響樓市,影響個人資產,收入,消費等問題。更嚴重的是,在大家不問價位,只求放貨的心態下,CDO的FMV只會愈來愈低,在accounting rule的效果下,次按問題被數十倍的放大,造成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。

第一個
惡性循環,是在FMV的問題上。首先,銀行要為次按作出一定程度的撇賬,因為這些投資是"trading" 一類,故需要以FMV來進行估值,在估值時會計師會發現,基於大家都對CDO等SIV沒有信心,FMV比起之前的日子來得要低,故有必要進行撇賬。然後,由於銀行的撇賬超出大眾的意料,再一次對SIV進行sell off,又一次把SIV的FMV推到一個新的低位,可憐的銀行會發現,每當它們進行撇賬,到出report的時候,又要來一次撇賬。這種『因為write off而推低FMV』和『因為推低了FMV所以需要write off』的惡性循環會一直下去。引一個CEO的說話『為什麼SIV的價格跌了這麼多,但是長線投資者卻仍未入場呢? 是因為他們認為價格還會跌下去。』

如果就這麼多的話,大家就太看輕會計這一樣東東了。偉大的FMV這個accounting principle,威力遠不止這樣。當i-bank要為不斷下跌的FMV而頭痛時,這時他們會發現另一個問題。先前有說FMV是指一個東西在市場上可以賣的格錢,那麼如果這件東西沒有人買呢? 沒有人願意買,又何來價格這一樣東東呢。這時候,便需要利用另一種方法︰運用模型進行估值。據ft所說,衍生工具是可以
運用模型進行估值的,前提是要把它們納入"level 3 assets"的類別中(我也不知是什麼,有acct人知道嗎?)。問題來了,就是如果要把一項資產納入"level 3 assets",銀行需要要更多的撥備去支撐。銀行急需資金,當然是向客戶追數啦,例如對沖基金之類的。對沖基金又會套現,造成一個現象,我不要死,所以要你死,你不想死,故要他死,這條鎖鏈一直下去,結果就是大家一起死。

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期的report裡,甚至是CEO的講話,要表示出對accotung rule的不滿,他們享受了FMV給予的好處後,到現在要吃苦果時,又立刻跳出來指東點西。
以前日本,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機,都因為某些原因而避免了最壞事態的發生,但這次的次按問題,卻完完全全暴露了FMV的不足之處,fair market value,market本身就是fair的嗎? 就連剛成為全球首富巴菲特都不相信。未來,除了GAAP和IAS的磨合之外,FMV以及其他accounting rules的缺陷,都需要IASB去慢慢商討。

1 comment:

 
_uacct = "UA-3101423-1"; urchinTracker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