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March 18, 2008

大行的崩潰與啟示 (1)

聽日就mid-term既我到底係度做緊咩...orz


貝爾斯登的新聞,相信大家早已知道了。堂堂一間投資銀行,不單是華爾街第五,更是全球500大企業之一,點解會落得如斯下場呢。


一句到尾:信心問題。銀行,之所以能夠運作,實有賴一眾存款客戶既支持。大家都知道銀行用以借給別人既資金,俱來自客戶的存款。以香港為例,銀行基本上只需保存至少18%的總存款,其餘的皆可用作借貸之用,銀行從中收取手續費及利息差,基本上,是一頂有賺無賠的生意。然而,人總是貪心的,銀行家為了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,想出不少點子,CDO便是其中一個。由於這類債券逐漸盛行,回報率又較其他債券來得要高,故主力進攻CMO市場的貝爾斯登便賺了個盤滿缽滿,成為華爾街最賺錢的投資銀行。


然而,高風險所帶來的高回報終不可久。次按泡沫爆破後,一眾大行雖得fed的全力支持,得以保持其流動性,但是在巨大撇賬,美元疲弱,同業拆息新高,基本數據轉差等壞消息的影響下,投資者的信心早已消磨貽盡,對沖基金慢慢套現與貝爾斯登的交易,看似平靜的水面,底下卻已經出現暗湧。


上星期,市場開始傳出貝爾斯登陷入了流動性的危機,一石激起千重浪,引發資金大批大批的撒走,貝爾斯登不得不出公告平息恐慌,連CEO也上電視澄清。但情況早已失去控制,資金不斷流出,投資者的信心跌至低點,連抵押品也不接受,堅持要貝爾斯登支付現金。結果可想而知,貝爾斯登陷入困境,再難滿足客戶的要求,被迫向fed求援。上星期fed推出的2000億方案,後來被證實是提供資金予貝爾斯登,以免其清盤。


消息浮上水面,給貝爾斯盈一個致命性的打擊,股價一日下挫四成七,大摩從fed借錢給貝爾斯登周轉,後來也演變成一個收購行動,大摩以股換股的方式,收購貝爾斯盈的所有業務,令人震驚的是,經換算後,大摩的收購價是每股2美元,僅為當時股價的十五分一。其後一天,貝爾斯登的股價再挫八成,跌至每股4美元。


短短一年之內,貝爾斯登由一百多元的股價,跌至現在的4美元水平,跌幅高達9成半,可見在信心危機面前,一切估值皆是鏡花水月。貝爾斯登的崩潰,帶給了我們兩個暗示。


1. 身社為華爾街第五大的投資銀行,具有八十五年的歷史,經歷過多個難關,卻就此湮沒在次按危機中。可見這次危機非比以前,大犘的收購價更是低得超乎尋常。2美元一股,基本上就是除了物業外,其他連一塊錢都不值,暗示著CDO的問題並未完全顯示出來。


2. 骨牌效應的產生,其實這已經有消息傳出了,不單是貝爾斯登,有傳ubs和兄弟都將會成為下一輪套現的對象。現階段任何公告,澄清都是徒勞,以貝爾斯登為例,ceo上電視,信誓旦旦的說公司具有穩定的流動性,大家不必擔心云云。結果不到一個星期,公司便陷入破產邊緣。這教投資者如何能夠相信這些大行呢。如果今天,兄弟,ubs 的ceo又走出來說公司的流動性沒有問題,大家還會相信嗎?



No comments:

 
_uacct = "UA-3101423-1"; urchinTracker();